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地震局> 上级政策解读
索引号: 123417004862874262/202207-00008 组配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市地震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名称: 《国家地震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解读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7-01
索引号: 123417004862874262/202207-00008
组配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市地震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名称: 《国家地震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解读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7-01
《国家地震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解读
发布时间:2022-07-01 10:12 来源:中国地震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浏览次数: 字体:[ ]

《国家地震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22年2月21日印发实施。

  一、编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党中央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科技资源投入,改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为加快推进地震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快、人口和财富高度聚集、产业基地集聚,地震灾害风险加剧,迫切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地震科技创新,解决地震科技短板,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满足人民对包括地震安全在内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地震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及时发布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到2035年地震科技创新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举措,既是地震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科技兴局战略实施、保障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目标定位

  (一)2025年目标

  地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智能化地震监测预警技术及地震信息服务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基于活动构造和岩石圈精细结构公共模型、强震孕育物理模型的地震数值预测技术体系基本形成,基于地震灾害情景构建、重大工程风险防控、抗震韧性理论与技术的灾害风险防范技术体系基本形成,高效精细的地震应急响应和处置技术体系基本形成,支撑服务防震减灾的能力显著提升。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川滇区域为核心,集监测、实验、模拟技术为一体的地震科技创新平台初步形成,地震科技人才队伍的实力和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2035年目标

  地震监测预测预警、灾害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科技水平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大陆地震机理与预测技术、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灾害风险防范理论与技术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有效支撑和引领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成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的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和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支国际一流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并在国际学术界发挥引领作用,我国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

  (三)规划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对地震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地震科技创新在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大力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深化地震科技开放合作,加快地震科技平台建设,突破关键科学问题与核心技术,提升地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力量。

  三、编制思路

  一是坚持高位对标。做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的衔接。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面向2035年建成地震科技强国的目标,明确7个重点领域及24个优先主题,面向“十四五”提出5项具体战略行动。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交流和地震科学普及制定有“十四五”专项规划,地震科技体制改革也将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专门部署,以上内容在保障措施中予以阐述,不另设章节。

  四、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发展环境。主要从我国地震科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环境形势两个方面分析阐述。我国地震科技创新、支撑服务能力和体系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地震科技在防震减灾中的重大作用,学科交叉和地球系统科学为地震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地震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地震科技创新提出迫切需求。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坚持党对地震科技的领导,明确了未来十五年防震减灾事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地震科技工作要坚持需求导向、两个融入、优化配置和自主创新四项基本原则,突出强调了地震科技创新方向、战略布局等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地震科技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5年我国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的工作目标。

  第三部分: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提出需要重点突破的核心科技问题涉及7个领域、24个优先主题,包括:中国大陆不同类型大地震孕育发生和致灾机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监测预测理论与技术、地震危险性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地震预警及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等。

  第四部分:战略行动。主要面向“十四五”,一是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二是“深地计划”之深部环境探测;三是华北强震机理与风险防范科学研究计划;四是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五是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平台。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完善地震科技体制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和加强地震科学普及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落实重点研究领域和战略行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推动形成地震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