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协联合制定的《“十四五”防震减灾科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这是中国地震局首次与中国科协共同谋划防震减灾科普领域的顶层设计,也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
《规划》突出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加强党对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领导,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要理念,三是强化创新拓展,四是坚持精准施策,五是扩大国际国内和部门内外合作交流。明确到2025年,实现防震减灾科普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著提升,与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科技创新、地震应急服务等领域融合式发展的现代化科普体系基本建成,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向社会推送百部科普精品,新增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50个、示范学校500所,培养300余名国家级和省级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等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防震减灾科普的5项主要任务。一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安全发展需要,提升防震减灾科普服务能力;二是加强科普创新创作,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多元化供给能力;三是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防震减灾科普传播能力;四是加强科普业务、人才和制度建设,提升防震减灾科普体系整体效能;五是深挖防震减灾科普潜力,提升社会化国际化水平。
《规划》提出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品牌创建工程、智慧服务工程、主体培育工程等3项重点工程,突出强调要推动建设以科普作品、科普活动为主体,以全媒体平台为载体的科普品牌体系;要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作用,打造科普综合业务平台,不断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要组建科普“国家队”,打造科普场馆体系,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参加科普工作。
《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完善经费保障、加强监督评估等方面为落实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提出了保障措施,推动形成职责明晰、机制健全、责任到位、投入有力的防震减灾科普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